朗阁首页 > 头条资讯 > 考试资讯 > 美国高校*留学生今年录取人数

美国高校*留学生今年录取人数

来源:网络 2013-07-11 编辑:PMC_ivy 雅思托福0元试学

今年美国大学的本科录取工作早已尘埃落定,各所大学也分别公布了自己新创下的历史*录取率,今年夺魁的依然是哈佛大学,它从去年已很低的7%录取率上又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一百个申请哈佛的*学生里仅有不到7个能被录取。

 

   今年美国大学的本科录取工作早已尘埃落定,各所大学也分别公布了自己新创下的历史*录取率,今年夺魁的依然是哈佛大学,它从去年已很低的7%录取率上又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一百个申请哈佛的*学生里仅有不到7个能被录取。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他们的录取率都不到9%。根据各校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大学录取率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籍的申请学生逐年在呈几何倍数的增加,而每个学校对每一个国家的录取名额却基本是固定的。注意这里提到的“*籍学生”可能是在*申请的,也可能是在美读*的,但华裔美国人不算在此列。

   

   以下表中是美国一些高校对*籍学生的录取数量。

 

学校

人数

哈佛大学

9

斯坦福大学

13

耶鲁大学

13

普林斯顿大学

4

哥伦比亚大学

14

布朗大学

27

麻省理工中心

5

达特茅斯中心

4

宾夕法尼亚大学

16

波莫纳中心

16

杜克大学

26

 

   *留学生申请人数的增加已经到了逐年降低美国大学录取率的程度,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惊讶的现象,这其中尤以对美国常青藤高校录取率的降低为显著,而造成这一切背后的社会原因才真正让人不寒而栗,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我们的体制还死抱以“留洋、高校”等来给人分等级、分出身的落后阅人传统,实在不能不说是一朵奇葩。
 

   一锤子定终身的*体制、被毕业的学校打上一生烙印的不合理选拔制度、缺乏人才培养标准和淘汰机制的高等教育结构,导致了家长和考生不得不极力去追逐美国的高校,很多家长甚至对实际上是非官方的美国大学排名如数家珍,死死抱住不放。去年冬天我曾采访过弗吉尼亚一所*私立*的*顾问,她专门给我讲述了她遭遇的*家长的“高校情结”。该校曾有一个*应届*生打算申请美国东部一个中等排名大学的*药理专业,她看中的是那所大学药理专业的设置、师资、和文化氛围,但她在*的家长却对美国的大学系统不够了解,尤其是对美国一般学校可能有*上*好的专业和教授的这种常见的情形基本无知,于是千里迢迢从*专门来美国干预,*后这个*只好放弃,去了另一个排名靠前但相关专业却差了许多的另一所大学,为此*一直郁郁寡欢,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惦着想转学,导致在大学的成绩也不好。有好学校的毕业证但没有好的成绩单,至少在美国想升研究院或找工作的话还不如一般学校成绩好的学生有优势呢,更何况多数情况下名教授的推荐信本身就是敲门砖,这和来自哪个学校无关。

 

   其实,不论是*人还是美国人、*雇主还是美国雇主都会或多或少地有高校情结的,没有也不太正常,只是不能过份。美国的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关注的是“*合适”而不是“*好”,也就是要选择对*品味和性情的学校,因此在正式申请之前家长都要带*到心仪的几个学校拜访,每个学校也倾尽所能地举办“选择日”(Choice Day),在这一天里开放所有的院系、实验室、宿舍、健身房、食堂等供来访的家长和考生体验,学生和家长也有机会和感兴趣专业的教授甚至系主任见面交谈,看看这里能否达到内心的期望值,一句话,在美国上大学不是单纯的考生被挑选,而是双向挑选的过程。在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水平,了解自己的*,明确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全面客观地评估可能的选择,然后作出*后的决断,也就是每个考生先给自己作出准确的定位,然后在找到*“适合”这种定位的学校。

 

   当然这种选择“*合适”的做法是以以下公平合理的社会体制做底气的。

 

   首先,在美国不同大学之间的设备、教授等水平的差异是不显著的,差别显著的主要是学生群体,一些以本科为主学校的教学水平很可能会超过以博士培养为主的高校,一个普通大学里很可能某个专业上有**一流的教授,譬如,弗吉尼亚的一所学校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但化学专业却有一位诺贝尔奖的得主;再如麻省大学(注意不是麻省理工)Amherst分校和Akron大学的排名都在百名以外,但那里的有机子材料专业在*的排名都是遥遥*的。所以在美国高校和非高校之间并没有严格的质量鸿沟,专业是否雄厚、是否适合自己才是*重要的。

 

   其次,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由于政治,人文和一些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就业前景比较暗淡,学校的牌子在就业中似乎有着些许优势,比如美国的政界就几乎被高校毕业生掌控,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上届候选人罗姆尼等毕业于哈佛,克里(John Kerry)和小布什等毕业于耶鲁,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竞选面对民众时会尽量低调淡化自己的精英背景,怕民众认为自己贵族化而不切实际,这似乎与**人毕业于清华的高调显示正好相反。但在工程、医学、会计等应用性的专业因为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毕业生本人全面能力则成了主要考核因素,这也是很多*代移民涉足较多的领域,有些华人甚至没有美国的学位,也在美国的这些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 

 

   还有,是否高校毕业只在申请个工作稍有略微的优势,但如果高校毕业成绩不好(美国找工作人家常向毕业学校索要官方成绩单的)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这很像一本破书却装了一个好封面一样。而在雇主来看学生的学校出身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占的比率更大。还有一个工作能否做长久,主要看毕业生能否有发展,能否将自己和所在的位置互相定位好。一旦要找第二个工作的时候个工作的经验和成绩开始占更大的比重,美国的很多统计数据表明,高校的优势在寻找第二个工作时原本微弱的优势骤减,到了第三个以后几乎不存在了,甚至可能变成负面的因素。所以美国人很少用只看起点不看终点的思维定势来消遣自己的“高校出身”,这一点上很像*的一句成语“英雄不问出处”,比尔盖茨能从哈佛辍学创业就可以想象了。

 

  &nb

分享到:

获取验证码

立即获取

稍后有老师给你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沪ICP备 17003234 号 图书经营许可证:第A7651号 版权所有:上海朗阁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 LONGRE EDUC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