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面对观点*类题目如何破题?
我们刚刚提到的“题目当中有抽象词”就是一个关键。抽象词的较大特点是具有可拆分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具体描述这个抽象词的具体内容,我们是无法把这个抽象词的意义说清楚的。因此我们的三个分论点就可以从对题目当中的抽象词进行拆分入手。以*题(One could learn a lot about another person from the books and movies that person likes.)为例,抽象词是learn a lot about,如果我们要进行拆分,就是要说明从书本和电影当中能了解另一个人的什么方面即可。这样这个题就容易很多。比如,一个人看的电影和喜欢的书反映了这个人的喜好(preference)、性格(personality)、工作(occupation)、习惯(living habits)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挑选较好展开的进行论证。这样一来,这个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再分析一个题目:The rules that the society expects young people to follow are too strict.
这个题目不止一个考生认为很难写,这无非是因为rules和too strict这两个词很难做限定和解释。这个题目归根结底,是说“the rules are too strict”,也就是一个观点*类题目。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应该去拆分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抽象词)rules成三个具体的规则和规定,用三段分别进行论述这三个规则规定是如何too strict的。但是,有些考生的立场偏向于不同意,也就是“社会希望年轻人遵守的规则并不严苛”,于是,他们在文章中写了这些规则的好处来作为理由进行讨论。
这样做的问题是:是否我们说一个规则有好处就能够否认它不严格?
我们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小时候,我们经常会被父母要求考班级*,当然我们中有些人的父母只是对我们有高的期望,但我们不排除的确有些人的父母用严格的惩罚措施来应对不是班级*的成绩—动辄打骂。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打骂孩子来逼迫孩子考班级*这个规则是很严苛的。但是,并不是说它没有好处。很多人正是因为父母的棍棒教育而发展出很大的潜力、展现出很多的能力、也变得更要强起来。但是,这些好处真的能否认“严格”这个判断吗?不能。因此,这个题目不适合写不同意。
显然,这个题目还是要用刚刚讲过的破题方法来解决。
对于年轻人(年龄区间16-3*)来讲,有什么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是让人觉得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从这个年龄区间中年轻人要经历的重大阶段开始考虑。比如,在16-3*之间,人们需要经历高考、上大学、工作、结婚这几个重大的人生转折点。在这些转折点上,无一例外,都会有很多社会不成文的要求在束缚和规定着我们的行为和得到的结果。比如说,社会要求年轻人都要上一个好大学、都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都要适龄结婚等等,但是由于工作和学习不能共存,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根据我们平常看过的社会新闻和案例来想,比如公交车让座事件、老人碰瓷事件、“熊孩子”地铁站推人事件等等,都让我们能够以“社会要求年轻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老人/爱护孩子”作为一个分论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罗列出这个题目的提纲从而很快的投入进一步的写作了。
观点*类的文章虽然出题频率不是特别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考频低就忽略它的存在。毕竟,托福是一项语言考试,我们要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没有任何问题才能真正在变化莫测的考场上胜出。
相关推荐:浅谈观点*类题目写作思路